
香港中樂團相隔近20年再度聯手香港作曲家聯會《香江華采2.0 》,項目內容包括採風活動、徵集作品及於3月29日呈獻的音樂會 ,音樂會將透過六首全新原創中樂作品, 展現香港音樂創作的多元風貌。
其中,三首作品來自公開徵集, 本港作曲家參與由香港作曲家聯會舉行的廣西採風活動, 深入了解當地壯族的特色音律,豐富創作靈感; 另三首則由香港中樂團委約創作,包括已故作曲家陳能濟, 以及麥偉鑄及陳錦標的作品,為音樂會增添不同的音樂層次, 透過中樂訴說神州大地。

▲已故作曲家陳能濟先生
2006年首辦 備受業界推崇
「香江華采」首次於2006年適逢香港中樂團成立30周年時舉辦 ,當時邀請二十多位本地知名作曲家,深入廣東地區採風, 尋找創作靈感,探索嶺南、潮汕及客家音樂的傳統特色, 一眾作曲家及後分別為香港十八區各區譜寫樂曲, 結合廣東音律及香港各區面貌,別具特色。
廣西之行 汲取少數民族音樂養分
今年《香江華采2.0》以「說好中國故事」為主題, 是次採風活動帶領17位作曲家前往廣西, 當中香港中樂團助理藝術總監兼常任指揮周熙杰先生亦有同行, 深入了解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及音律, 親身體驗壯族的山歌及嘹歌,以及當地獨有樂器「天琴」等, 汲取靈感,拓展創作視野,並促進不同音樂風格的交匯, 使作品更具張力與層次。
透過深入的文化探索, 作曲家得以豐富作品的藝術層次, 讓傳統民間音樂元素融入當代中樂的語境之中。
透過公開徵曲計劃, 香港中樂團與香港作曲家聯會攜手邀請本地作曲家提交5至7分鐘的 原創中樂作品,經嚴格遴選,最終三首優秀作品脫穎而出, 入選作品包括沈耀忠的《昇華水影》,結合傳統與現代作曲技法; 黃子維的《繁花春華》則以民族管弦序曲的形式,採用傳統民歌《 茉莉花》作主題貫穿樂段;錢璟的《掛亮子》靈感來自皮影戲, 以不同樂器營造出詼諧幽默之感,3首作品將於音樂會上由香港中樂 團專業樂手演繹。

▲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及終身指揮閻惠昌
委約三大作曲家全新創作 已故作曲家陳能濟作品首演
除了公開徵集的年輕作曲家作品, 音樂會亦帶來三首香港中樂團委約創作的新作, 特別邀請三位重量級作曲家圍繞「說好中國故事」 的主題度身訂造作品。
此次他的作品首演,將不僅展現他的創作才華, 也讓樂迷透過旋律緬懷這位對中樂貢獻深遠的作曲家。
國際知名作曲家陳錦標的《邊壯守望》, 靈感取自建築物的柱和圖騰,象徵互相守望,音樂更利用了壯族的「 天琴」、山歌及嘹歌元素,帶領觀眾從中樂中感受廣西文化。
委約制度推動中樂發展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及終身指揮閻惠昌表示:「 香港中樂團至今已委約或委編的作品已超過2,400首, 奠定其作為世界級中樂團的重要地位。

What do you 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