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發局)主辦的第37屆香港國際珠寶展以及第7屆香港國際 鑽石、寶石及珍珠展已圓滿結束。今年兩展除了迎來業內買家外, 實體展首次開放予愛好珠寶的公眾人士入場。

一連五日的實體展分別吸引超過13,700名業內買家及逾17, 000公眾人士入場觀賞及選購珠寶珍品。除實體展外, 兩項珠寶展今年首次新增網上展,其展期至8月5日, 合共安排了超過1,200場商貿會議, 讓全球珠寶商可繼續透過視像會議洽商。截至7月29日, 兩項珠寶網上展共錄得約2,500名買家於線上瀏覽產品和洽商。

消費力復蘇成今年營商最大機遇
疫情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加上各國的出入境限制令環球差旅受阻, 不少企業均期望以線上線下混合方式,打破地域障礙,爭取生意。 香港貿發局署理總裁周啟良說:「疫情為商貿帶來衝擊, 展覽現場調查發現,44% 的受訪展商及買家均認為疫情下的差旅限制成營商主要挑戰。

同時, 分別有31%及19% 人認為消費能力復蘇及網上商貿是今年營商的機遇。 調查結果與貿發局的策略不謀而合,我們掌握市場脈搏及企業需求, 迅速應變,首次開放兩項珠寶展予公眾人士入場, 讓展商接觸更多零售客戶,開拓新客源。此外, 兩展亦首次以實體展及網上展雙軌並行,為買賣雙方締造更多商機。 」

為更了解珠寶行業趨勢, 香港貿發局於展覽舉行期間向超過800名展商及買家進行了問卷調 查,結果發現買家及展商對經濟前景的態度審慎,有54% 受訪者預期銷售額將按年下跌,只有29%人認為保持不變;45% 認為在採購及生產成本方面有壓力,但逾半人(54%) 表示產品的零售價格將保持不變。

鑽石首飾最受展會公眾歡迎
對於未來兩年的主要銷售國家及地區的業務發展前景, 傳統市場之中較看好北美洲(41%)、西歐(33%)以及香港( 31%);新興市場方面,中國內地(51%)最為看俏。此外, 買家認為香港作為採購樞紐,在品質(75%)、物料(73%) 及服務(71%)三方面有優勢。產品類別方面,近半受訪者( 49%)均認為白色K金將會最受歡迎,其次為玫瑰色K金(42% )及黃色K金(38%);寶石中則以鑽石(56%)最受歡迎。 五成人指時尚首飾的市場將最具增長潛力。是次調查又發現, 近三成(28%)的公眾人士在展場內消費了超過港幣10, 000元,而鑽石首飾(51%)是最受歡迎的商品。

展商認為珠寶展是有效商貿平台
兩展為自疫情以來貿發局首個復辦的貿易展覽, 為買賣雙方在疫下締造商機。鎮金店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參展, 其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鄧亦棋表示,珠寶展有助宣傳品牌及拓展市場, 是一個有效的商貿平台,「 我們正宣傳新款設計及集團三十周年的新系列首飾, 吸引不少買家到訪,亦促成了生意,令人鼓舞。」

來自利得豐香港有限公司的買家樂見珠寶展回歸, 其亞太區珠寶部部門主管陳家寶明言:「 我們專注於採購高檔珠寶鐘表, 今次希望找到合適的生意夥伴及優質商品, 而我已在場內找到設計獨特的產品,正與展商洽談合作機會。」
大會在兩展期間,舉辦了多場活動, 包括探討在疫情下珠寶行業供應鏈的變化及珠寶網上營銷等專家分享 會、鑑賞珍罕彩鑽及介紹珍珠評級等大眾化的講座、 珠寶競投精明眼、工作坊、幸運大抽獎及珠寶匯演等, 促進業界交流及公眾對珠寶的認識。

「國際採購匯」實體展圓滿結束
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國際採購匯」實體展也於今天圓滿結束, 四天展期共吸引超過14,000 名買家入場或於網上觀看產品。為協助中小企捕捉商機, 香港貿發局透過全球50個辦事處網絡聯絡優質買家, 於實體展期間安排了近1,100場商貿配對會議。「國際採購匯」 由3月起舉行網上展,連同實體展, 讓買賣雙方在疫情下仍能透過線上線下保持聯繫,爭取生意。

What do you think?